你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行业新闻

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问世 跨界资本悄然入局

2022/9/15 9:16:50      点击:
  百万新能源车市场终于迎来颠覆传统的新能源车险。
  12月1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开发完成行业《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专属条款》),此前备受关注的电池、自燃、充电等风险都被纳入到保险范围里。
  同天,中国精算师协会也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相较于现行车险综改的基准保费,专属条款新能源车的基准保费将有小幅下降,大致为0.8%。
  当前,新能源车出险频率和赔付率都高于传统燃油汽车,随着新能源车险规范空白被填补,会逐渐缓解“鞋子不跟脚”的窘境。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车险综改后的财险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点,在行业内卷之下,跨界资本也在试图参与其中。


  “最后一公里”定价难题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是由电池、电机和电控组成,替代了燃油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装置,因此传统车险关于汽车核心部件的保障已不适配新能源汽车。
  “从一些采集来的数据看,我们突然发现新能源车屏幕越大,风险发生概率越高。”2021年进博会的一场论坛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越谈及智慧出行给保险带来四大挑战时,分享了这样有趣的观点。
  “传统保险业的风险定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讲从车,一个讲从人。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更多的强调经验数据和历史数据,但在新的环境当中,智慧出行数据是实时、动态、连续的,所以怎样从原来的从车到从人发展到实时动态连续全面化,由原有的统一定价,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顾越进一步表示。
  由此可见,各个主体对新能源车以及车险的认识不断改变,车险定价如何适应新能源车是个大挑战。
  申万宏源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表示,当前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的承保积极性相对较差,新能源汽车出险率远高于传统燃油车,新兴业务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和更多的不确定性,赔付数据仍处于积累阶段,保险公司整体处于定价被动状态。
  “ 新能源车险是连接新能源汽车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有效化解车主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险保障需求与保险公司供给端积极性较差之间的矛盾,将是行业的共同课题。”葛玉翔认为。
  在车辆使用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交通意外风险,动力电池起火、爆燃引发的重大事故构成新的风险因素,对于这些风险,需要进行产品创新,在保险保障和保险服务上实现升级换代。因此,如何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投保经验数据累积较少的情况下科学设计保险产品,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课题。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起草完成《专属条款》,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组走访了国内主要新能源汽车制造厂、动力电池生产商、国家级科研院所、数据监控平台等数十家机构,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议二十余场,邀请社会各方面代表近百人次,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最终成稿。
  “三电”纳入保障范围
  据了解,《专属条款》包括3大主险、13大附加险。主险包括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以下简称“车损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以下简称“三者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共三个独立的险种,投保人可以选择投保全部险种,也可以选择投保其中部分险种。
  《专属条款》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即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不包括摩托车、拖拉机、特种车。
  最受多方关注的是,占车辆成本一半的电池是否被纳入到保障责任里。据悉,《专属条款》强调“专属”“定制”,其将“三电”(即: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明确纳入车损险的保障范围。同时,大众关心的车辆自燃风险也被纳入保障条款中。
  在中华财险副总裁沈华看来,三者险责任限额最高可以到1000万,消费者还可以选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险,进一步化解自燃起火导致的社会矛盾。
  “行驶、停放、充电、作业”,《专属条款》覆盖多个场景。近年,充电桩漏电、起火事故时有发生,《专属条款》既涵盖本车损失,又包含充电桩等辅助设备自身损失以及设备本身可能引起的财产损失及人身伤害,这是车险首次承保车外固定辅助设备,是车险领域内的一次创新和探索。
  同时将保障范围扩大至车辆特定的使用场景,如自助充电、专用车辆工程作业等,升级优化传统车险的内涵与外延,增强了条款的适用性、针对性。
  人性化的保险保障也被考虑其中,《专属条款》结合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的风险,设计《附加外部电网故障损失险》,承保由于外部电网输变电故障、电流电压异常等导致的车辆损失,通过保险机制,分散风险。
  除保障责任外,保费费率设置牵扯百万车主的钱袋子。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按照费率测算说明,从纯风险费率来看,25万元以下车型只降不涨,25万元以上车型部分上涨,但整体不超过3%。车损险和三者险的涨幅有所差异,车损险60.2%降费,21%不变,18.8%上涨;三者险25%降费,62%不变,13%上涨。
  “考虑到保险公司的实际定价差异,及每个人对于险别需求的不同,整体大概在50%降价,30%持平,20%上涨这么一个水平。”该人士预测。
  当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水平整体较高,《专属条款》将此情况考虑在内,将附加费用率从2020年发布的《示范条款》的 25%调整至 15%。
  面对不断更新迭代的新能源车市场,《专属条款》如何适应市场?保险协会将这一情况考虑进条款开发中,“既考虑当前的主流技术路线,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业态留有创新空间”。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专属条款》的颁布,一方面,保持车险保费基本不变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减费让利的策略;另一方面,也将通过规范新能源车专属条款,打破行业承保新能源车所适用的条款与实际风险不匹配的困局。
  逐鹿新赛道
  业内人士表示,“数据”是车险运营的核心,保险公司获取数据方面受制于车企,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只能“从车” ,意味着车企在新能源车险市场扮演重要角色。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40.3亿元,同比增长60%,保费贡献度3.3%。
  新能源车险市场是一个新的蛋糕,在各家保险公司争得这一增量市场的同时,跨界资本也在进场。
  入局者众多,比如,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进场,先是于今年7月如愿入股小康人寿,9亿元拿下小康人寿30%股权,成为小康人寿第二大股东,将保险牌照收入囊中。三个月后,与人保财险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欲借助主业优势抢滩新能源车险市场。宁德时代虽无承保资质,但是可以参与电池风险管理与保险业务。
  上述案例并非跨界资本入局孤例,2020年底,吉利控股曾顶格入股合众财险,拿下合众财险33.33%的股份。
  当然,车企想入局新能源车险领域,迈过几道坎,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去跻身车险赛道。
  艾瑞咨询出具报告提到,首先,车企为开展车险业务获得必备的经营牌照存在一定难题,全国性保险代理牌照是车企开展车险业务的必备经营资质,同时需要设立区域分支机构才能满足属地化经营的条件,以顺利实现业务拓展,牌照仅仅是“敲门砖”。其次,直销的模式要求车企必须具备功能完善的线上系统,不仅建设成本大、时间周期长,而且与保司系统对接复杂。再者,车险具备属地化特征,全国范围线下服务网络是其保证用户服务的触角,需要长期积累。
  中信建投分析师认为,本次规范承保责任后,预计各家财险公司将加大新能源车的投放以获取负债现金流所形成的“浮存金”收入。同时,《专属条款》新增的附加险,可提升险企承保的件均保费,同时也将考验保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和销售能力,特别是具备渠道话语权、线下网络驻点资源更丰富的大型上市险企会更为受益。

   中国经营网 郭婧婷 北京报道

公司概况 - 公司产品 - 热点新闻